痛经(dysmenorrhea)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,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、坠胀,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,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。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,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;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。
危害影响:痛经会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,同时也应警惕妇科疾病,严重者可造成不孕。
治愈性:原发性痛经待年长、生育后可不治自愈。
指导建议: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。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。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,血管痉挛,造成子宫缺血、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。
病因:
1.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。PGF2α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。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,血管痉挛,造成子宫缺血、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。
2.血管加压素、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-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。
3.精神、神经因素。
4.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腺肌病等引起
典型症状: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、坠胀。
常见症状: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,常在初潮后1~2年内发病。主要症状为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。继发性痛经症状同原发性痛经,由于内膜异位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常常进行性加重。
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,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,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,持续2~3日后缓解。疼痛常呈痉挛性。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。
其他症状:可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,严重时面色发白、出冷汗。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。
常用检查:血常规检查、激素检查、妇科B超、妇科检查。
诊断:诊断依据症状及相关检查。
诊断依据:
1.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,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。持续2~3日后缓解。
2.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。
日常护理:
1.经期保暖,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。
2.经期禁游泳、盆浴、冷水浴。
3.保持阴道清洁,经期卫生。
4.调畅情志,保持精神舒畅,消除恐惧心理。
5.如出现剧烈性痛经,甚至昏厥,应先保暖,再予解痉镇痛剂。
6.练习瑜珈,弯腰,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,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。
7.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,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,防止细菌上行感染。患有妇科疾病,要积极治疗,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。
扫一扫
微信互动
医院资讯
出诊通知
停诊通知
备案号:京ICP备16028103号-5 © 2009-2021 bjjk120.com 版权所有
地址:北京朝阳区四惠惠河南街1092号(四惠交通枢纽对面,九号温泉向西200米第三栋古建筑即到)
提示: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。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,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。
网友、医生言论权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,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